“我家的‘闯关东’故事”征文作品选登 |闯关东的姥姥姥爷
我姥爷和他哥哥上路时,只带了一小袋干粮和一卷破棉被。那是民国十八年,中原大旱,赤地千里,姥爷老家在山东。那一年,村里能走的人都走了。两兄弟把最后一点小米熬成粥,给卧病的娘喝了,对着土炕磕了三个头,推开门,头也不回地走进了风沙里。
我姥爷和他哥哥上路时,只带了一小袋干粮和一卷破棉被。那是民国十八年,中原大旱,赤地千里,姥爷老家在山东。那一年,村里能走的人都走了。两兄弟把最后一点小米熬成粥,给卧病的娘喝了,对着土炕磕了三个头,推开门,头也不回地走进了风沙里。
咱今天唠个不一样的,说个你可能不知道名字、但一看脸就“哎呦是他啊”的演员。他叫任帅,演过《父母爱情》里那个老被德华追着跑、有点怂又挺可爱的老丁,《闯关东》里霸气又仗义的震三江。 戏好,人却一直没大火。
“费大肚子”一出场,弹幕就炸了:这哪是农民,分明是饿了三辈子的饿鬼投胎。
看美剧或者英剧总能看到这样的情节,剧中的角色总会介绍自己和亲人的纯正血统:我外婆是爱尔兰人,祖父有德国血统,一家老小全是贵族;而中国人却很少提及血统问题,如果问起类似这样的问题,像我老家的东北人可能只会挠挠头说“我祖上山东闯关东过来的”。
看美剧或者英剧总能看到这样的情节,剧中的角色总会介绍自己和亲人的纯正血统:我外婆是爱尔兰人,祖父有德国血统,一家老小全是贵族;而中国人却很少提及血统问题,如果问起类似这样的问题,像我老家的东北人可能只会挠挠头说“我祖上山东闯关东过来的”。
又说东北人热衷体制,不愿创业,现在985.211挣着抢着考公务员不愿意创业……”
凭借首播收视破4、创下2025年央视八套收视新高的《生万物》收官已近一周,其热度却未减,关于它的讨论与回味仍在持续发酵。
后清政府迫于政治、经济等原因,开放了禁令,大批的山东、山西、河南等地百姓因为天灾人祸、战争等因素涌入东北!
“你若盛开,清风自来”,这话听着简单,可真要做到的女人,没几个。身边总有人说,女人要温柔、要顺从,可真正让人记挂的,往往是那些敢打破规矩的 —— 她们不用刻意装强势,往那儿一站,就有让人信服的劲儿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请知悉。在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。
凭借首播收视破4、创下2025年央视八套收视新高的《生万物》收官已近一周,其热度却未减,关于它的讨论与回味仍在持续发酵。
2013年11月,来自牡丹江地区迈克尔的招聘信息当然,煎饼产业,只是这个边境小城诸多产业的一个缩影。2022年,黑龙江的这个小城,实现了GDP144.2亿元的好成绩。而2022年整个黑龙江省的GDP为1.59万亿元。一张煎饼成为撑起当地经济的一大产业之一,似乎
村口的老人们总爱念叨:“穷日子磨人,也磨心。”那些从苦日子里挣扎出来的人,未必撞上了天大的好运,但几乎都练就了两种本事:一个是脑筋转得快,另一个是手脚动得早。就像田埂边的野草,不等人下雨,它早已悄悄把根扎向更深的土里。富与穷的差别,常常就藏在这“想在前头、干在
王奎荣是一位德高望重、演技精湛的“老戏骨”,1946年出生,今年已经79岁了。
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电视剧展播专题活动,人民日报于8月30日在媒体客户端发布《演员杨洋等人民日报撰文,快看看你的留言登报了吗》的文章。文章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,第一部分刊登了四位中国演员、文艺工作者任飞帆、王雷、高满堂、杨洋的
看到《生万物》的时候很欣喜,上一次看这类讲山东故事的厚重大剧,还得追溯到2008年的央视开年大戏《闯关东》,有人说2014年的《父母爱情》也是山东故事,不错,那个故事主角也是山东人,但那部剧的时代背景过强,有些模糊了地域特征,很多人只记住了主角江德福是个军人,
老铁们!你们发现没?在中国这片热土上,一说“我东北的”,全国人民立马心领神会——脑海里雪花飘、铁锅炖、大金链子配上碴子粥,外加那句经典“你瞅啥”,简直自带BGM!可要换个地方,比如你讲“我浙江的”,人家非得追问“杭州还是温州?”说“广东的”,保准被问“广州还是
2008年央视开年大戏《闯关东》播出时,创下平均9.1%的收视奇迹。这部52集长篇连续剧以朱开山家族三代人的命运为轴,再现了1904年至九一八事变间三千万山东移民担着箩筐闯关外的壮阔历史。鲜为人知的是,这部民族史诗的拍摄背后,藏着李幼斌拒演、剧组转战黑吉辽鲁四
自古以来,迁徙也是先民们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,而进行的一次次伟大进步,正如上古时期,先民们从山西和陕西的原始丛林中迁徙到汾河、渭河谷地,开始从事农耕。然后又迁徙到大河两岸的平原中,扩大生产。然后从中原辐射到了整个东亚的大部分区域,形成了当今世界所独特的华夏文
此文仅仅是古稀老人回忆,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平淡淡,在岁月的长河中掀不起一点浪花。在中元节祭祖之际突然想起很多事情,趁头脑清醒记录下来,让后代知道根在哪里。